藝術、石雕、書法、印章、雕刻、篆刻、寶石、玉石、油畫、礦物、瓷器
印章論文

一、 古印淵源
 印最早源於戰國時期,當時的官私印章稱“璽”。因時代久遠,人們習稱為“古璽”。古璽印即指先秦以降至清代的官私印章,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形態與社會功能,有可拎印文字或花紋,印身有穿孔或有鈕,有別於其它器物。當時璽印開始成為社會交往的信物,而官印更是行使權力的憑證。此外,在陶器、木器、漆器上亦可見印章拎印的痕跡。

在那時期的印也就是所謂的“古璽”大約可分為官璽、私璽兩大類。官璽也就是有官名之人所用,又細分為官名璽,包含政府機構中的各級官吏、武吏、縣邑各級官吏所佩,皆可稱之。又有行政部門所用的“公章”,此類印章為具體職能部門所使用,有點像是我們現今的金融機關、稅務單位、行政部門…等。戰國時期統治者相當重視官璽的管理,任職授印、免官收印,是普遍實行的制度,這些管理的規定與璽的形制,沿襲傳承為秦漢南北朝的基礎。

私璽包括了姓名璽、成語璽、肖形璽。姓名璽大多是姓名皆有,但也有些僅鐫刻姓,有的僅刻名。當時的“姓”有不少應為“氏”,古人習以官為氏,以爵為氏,以封地、居址、祖先諡號為氏…姓氏並用在當時很常見。成語璽指刻箴言、吉祥語的印章,內容最主要有講修身、與人相處、約束個人行為的,還有從生活中總結出的哲理。而吉祥語就多關於財富、仕途、健康…展現了對幸福嚮往與生生不息的象徵。

古璽的使用文字多是當時流行的。根據印面構圖佈局的需要,或增筆、簡化或合文、偏旁移動或倒置;字形可端莊、倚斜、不拘泥…古璽的鐫刻風貌千姿百態。璽文的瑰麗多變,佈局靈活巧妙,形成風格上的奇趣多姿,是古璽所展現的藝術特色!現今印章所用的各種類型,在古璽大致都有了,印章的各種要素及鐫刻方式,也都基本具備了,戰國時期為我們今後印章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,其活潑多變的風格更對後世的篆刻藝術有深遠的影響。


二、 當今印鑑適用性與藝文並行
 現今社會物質充足,生活優渥基本生活無匱乏,就會開始追求心靈層面的感動與豐足。藝文的發展也更為蓬勃興盛,更普及於每個人,也包含了多種元素的融合,所呈現的面貌與方式更令人驚奇!也就是說現代人生活周遭,藝術是無所不在,許許多多的人事物都一起參與…這多麼令人興奮!現今社會進步也競爭,很多人都繁忙於工作,像個陀螺般停不下來,難得空閒時,多會寄情於藝術欣賞與學習,讓自己在培養雅趣的同時放鬆忘我。這也包含了許多人很喜歡欣賞書法畫作,這些最能平靜放慢生活步調了,甚至這些人也會開始鍛鍊書法來修心,更多的人轉而收藏古物。當這些文化素養提升的同時,也習得古人對印章重視之情,開始注重自身印鑑,也會品味與要求。

在這e化的時代,印章的使用似乎減少了,但新的契機是,印章不再完全實用導向,在人們醉心於古物的同時,印章也躍升為代表自己身分的象徵,或自己是否有文化氣息與知識。所以除了實際財富之外,人們的興趣與收藏也很受重視。不會因為有需要用才購買印章,而是把印章當成可收藏的藝術品了,珍貴的印材與極好的印文已被時時刻刻拿出欣賞或是炫耀。現今社會都是充斥著大量製造或是複製的藝品,純手工已很難尋覓,所以手工刻印稀少,物以稀為貴,篆刻也成為有很高藝術欣賞價值的品項了。愈是安逸富足的社會,藝文的發展愈是興盛,一體兩面,高度發展的社會也使手工工藝逐漸流失,因此更多人喜歡手工製作,認為有獨一無二的優秀,具備欣賞價值與文化性,手雕印章也更顯珍貴!


三、 如何傳承及拓展固有文化
 高科技的社會發展帶來便利的生活,快速經濟發展也為許多人迅速累積財富。但事情總是正反兩面的,很多需要長時間鍛鍊的工夫技藝已不再有人願意學習,畢竟現今社會是以速度效率為首要,無論什麼都求快與量。給我們基礎教育的學校更甚,只重視學生成績優秀、升學明星學校、第一志願…除此之外,品德美學完全不受重視,整個教育制度如此,而家長們也更是如此。這麼功利的社會風氣令人憂心的是對文化涵養的傷害,只要與功名成就、金錢等無關的,就會被認為不須學習而被屏除在外,感歎啊!就算所謂藝術工作者,也都充斥著速成文化,或是大量製造作品,粗製濫造…對自己的作品毫不在意,很少時間花費在鍛鍊學習,害怕辛苦,想輕鬆得名賺取錢財,把時間心力用在交際,拓展人脈,這種心態真是與藝術本質悖離,也褻瀆了藝術!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從基本的教育著手,增加美學、品德與文化欣賞,多些戶外體驗人際課程…等,現在社會價值觀是偏差的,短時間無法立即有顯著改變,但我們有心的人,仍可從小處著手,網際網路無遠弗屆,只要真心喜愛文化的眾人一起分享傳遞,文化的寬廣與深度仍會繼續。


四、 結論
 近幾年來,中國經濟崛起,許多有能力的人已用各種方式來臺彎蒐羅各式奇珍異品,從印章、把玩雜項、精緻雕刻品…等,他們表現了更多對文化的情感,像是台北故宮就是他們非常景仰的,因為許多好東西都在那兒了!那些都是稀世珍寶,當今有些人就特愛老東西,像是老的家俱家飾,簡潔古樸的質感是無法仿製的,質感除了有好的師傅外,也要有好的材料,才能夠訂製出,並且花上許多時間,在現今社會太不符合成本效益了。今日我們要學會愛惜這片土地上的一切資源,它不是屬於我們任何一個人的,完整的保留我們所經驗的,才能傳承文化!

 

周珊吟寫於台南集雅堂2013.10.29